on
2021未完时的总结-重返上海,惜时
算下来,从去年5月份到现在,回国工作也有1年多的时间了。这期间还是发生了许多变化的。很久没写总结了,是时候重新整理下思绪,继续奔跑了。
平淡的迷茫期
去年5月份,清空所有在美事务,回国。回到家以后,经历了3个月的失业期。这3个月里,我的人生失去了目标。我知道接下来会找一份工作,但在这段时间内,我有充足的时间思考一些东西。听起来像极了某些大佬功成名就后思考人生的庸俗桥段。但作为一个工作不满一年的萌新,没有太多输入,自然不会有什么可以被称为转折点的惊世结论。
这段时间就是看书、看电影、遛狗。当我带着嘟嘟走在河边的时候,看着嘟嘟也开始变得步履蹒跚,看着熟悉的河道和小城街道,看着日复一日的缓慢节奏,我感到自己的生命正在被一点一滴地浪费。看书——我还没有学会该如何看书。看了一些有用、无用的书。
- 《云边有个小卖部》:找回了初高中时候看青春文学的感觉。
- 加缪的《鼠疫》:因为完美贴合了疫情,所以对于其中作者想要传递的人类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文和尊严有比较深的体会。
- 《指尖上的中国:移动互联与发展中大国的社会变迁》:讲述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历史的综述,可以作为研究的参考。
- 《北京女子图鉴》:当时对于当代女性的想法比较感兴趣,但是现在也记不起什么有趣的细节了。
-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动机同上。但是觉得易中天的理论已经逐渐不适用于新兴的年青一代了。
- 《成龙:还没长大就老了》:一本算是成龙认可的传记,看了成龙的一些看法和成长历程,非常受用。成龙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巨星。
- 《何鸿焱:不赌就是赢》:当时正好赌王去世,算是事迹宣传期,所以也读了这本书,讲述了赌王如何一步步打好当今的基业。没有很深的印象。
- 《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一本讲述Elon Musk的传记。
- 《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一本大而全的区块链技术详解,把之前自己对于区块链的认知复习了一遍。
- 《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阿里巴巴中台战略思想与架构实战》:一本讲述阿里IT架构变迁历史的书,但因为自己当时只是一个工作不足一年的软件工程师,对其中的很多理念还无法理解。
现在也可以看出来,自己当时也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读些什么。只知道不能在家傻傻等着。然后开始找工作,投了几家企业,也收到面试邀请。最后决定选择base上海的字节跳动。除了薪资外,头条给我的印象是年轻、开放、平等。张一鸣提倡的诸多理念是很吸引现在的年轻人的。从网上盛传的字节工牌梗就可以看出,一家企业能让员工以在自家工作为荣,是一种成功。之前听朋友说,伯克利、斯坦福都有很多人选择头条。这也是自己最终选择头条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再次重新出发
之前在三番工作的时候,经过小半年的适应,总算入门了Scala和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软件开发范式。本来以为在头条开始工作后能快速上手,结果入职的第一周自己已经晕头转向。
自己所在部门属于移动手机网盟-穿山甲的下属赋能平台组,赋能移动应用开发者,帮助他们取得更多流量。有如下几个难点:
-
业务复杂。
广告系统是自己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主要商业模式就是广告。从上游广告主花钱投放广告,到中间平台的广告后端系统进行实际投放,再到下游用户看到广告,进而让开发者分成。这其中涉及了多方生态和利益博弈,链条是极其复杂的。字节的广告主平台是巨量引擎,所有的广告主可以在上面花钱投放广告。广告将会被投放到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穿山甲网盟在内的诸多下游。而赋能业务就是要做从上游买量到下游实际点击、转化情况之间的数据分析工作。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一些黑话,诸如“积分闭环”、“增长参谋”,直到工作了将近一年时我才能够基本明白其中的含义。
-
组织变动
当时自己加入时,赋能的业务还不是很稳定。leader在新加坡,一部分团队成员在新加坡,一部分在北京,自己是赋能团队在上海的第一人。沟通上存在诸多困难。之后一段时间,新加坡的leader因组织架构调整,去做别的事情了,我也转到了开发者平台侧从事风控相关的软件开发工作。
-
技术栈切换
在上家公司,主要以PHP/Scala/Java为主,现在切换到了以Python和Golang为主的业务,语言的学习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2020年的秋天的国庆,我和父母报名参加了一个浙沪的旅行团。在国庆期间,我们共同游览了苏州、杭州、绍兴、嘉兴、乌镇,成为了我们一家人记忆中为数不多的团圆时刻。
在这个漫长的冬天,我感到一种迷茫和无助。每天从科技绿洲下班后,迈着匆匆的步伐,在寒冷的秋风和冬风中,我一次次地走向自己的小窝。有一段时间,晚上一回到家我就会立刻钻进被窝,然后什么也不做,刷刷手机,看些没什么营养的东西,然后沉沉睡去,像是混日子般逃避着生命的意义。
在这种迷茫中,我还是意识到我有一些事情要做。在这段时间,我拾起了在美国闲暇时间正在学习的MIT-6.824,并坚持了看了一部分论文。在确定剩余课程对自己帮助不大的情况下,结束了这门课程的学习。这段时间,阅读了以下书籍:
- 《价值》张磊:之前在《走进大咖》的纪录片中了解到张磊的事迹,所以购买了这本他写的书,讲述他一路来的投资心得。很遗憾,这本书就是一本大佬成功后的典型说教书籍,营养价值不大。
- 《基金定投实战宝典》:一本基金操作的基本指南。
- 《创业维艰》:一本经典创业书籍,讲述了一个大佬从开始创业到最后公司被收购的全过程,以及一些思考。感觉如果没有切实的创业经历,看这本书时读到的很多观点是没有办法完全吸收的。
- 《有限游戏与无限游戏》:讲述了哲学上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的概念。这本书好像是上大学时一位学长推荐的,现在读来晦涩且难懂。
- 《MySQL必知必会》:SQL语句基础,很实用。对每一个数据分析师、码农都有用的一本手册。
- 《图解HTTP》:用图解的方式解释了HTTP协议的规定,很详尽。
- 《Python Cookbook》:一本Python的进阶指南。只阅读了工作中相关的几章内容。
- 《计算广告:互联网商业变现的市场和技术》刘鹏:计算广告的经典著作。但我觉得不是很适合新手去阅读,而且里面的内容也有些过时。部分内容缺乏作者自己的思考,晦涩难懂。
- 《Go语言实战》:一本干货的书,里面讲述了作为入门选手使用Golang要注意的一切。
11月的时候,自己现在的女朋友(当时还不是)从荷兰回国了。她第一站就选择来到了上海。我们周末会相约见面,这也成为了我那段时间周末唯一值得高兴和期待的事情。
20年的冬天是上海很多年来最冷的一次。气温降至了零下,很多水管都因结冰而第一次被冻裂,空调也因此坏掉了。就是在这种寒冷和雾气温吞中,我在清醒和迷茫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冬天。
2021
之前因为在美国的时候摔了一跤,脚部隐隐感到有些不适。所以在2020年的末尾,我去了几次医院,看病。医生一开始叫我不要运动,采用静养的方式。直到做了一次核磁共振后,同仁医院专门看足踝伤病的季医生给我发了短信,告诉我要去医院再复诊。经过复诊后,季医生说我的左脚属于韧带撕裂,软组织挫伤,需要做手术。于是在2021年的1月29日,我做了我人生中第一台手术。经过了4个小时的麻醉,我被推出了手术室。
随后母亲来到上海接我一起回家,在家中又静养了1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这期间,全程work from home。直到3月中旬,启程返回上海。
过了年,工作上也开始好起来了。去年年底,平台大组来了一个leader,平台的治理开始初见起色,各个模块开始有条理地被管理起来,人数也在扩充着。自己所在风控业务也开始有组织地发展起来,也重点投入做了几块比较关键的业务。
4月,自己做的第一个完整的模块正式上线了,还是很高兴的。
5月,办公地点从氪空间搬到了虹桥国际商务广场。
6月到7月,参与另一个项目的开发,也到北京出差了一周,整体是很累的2个月,产出也很显著。
8月,继续聚焦于上个项目的附属需求。
9月,进行了业绩评估,最终的结果还是很令人高兴的,也算工作得到了肯定。
在这期间,我开始思考,我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样的?在字节跳动工作,整体上说氛围还是很好的,遇到的同事也都很nice。工作强度没有拼多多那么疯狂,取消大小周以后也有了自己的时间。也有一定的成长空间。通过和其他人的对比,我觉得自己是一个还算拥有一点折腾精神的人,做事希望快节奏,说到底还是希望自己的时间不被浪费。今年自己已经26岁了,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经过了Cornell的教育,我还是有着“这辈子要做些什么”的理想的,但又同时感觉到,自己不懂的东西还太多太多,仍需要在知识的海洋里拼命学习和吸收,去做一些事情,同时观察周围的机会,静待一些事情的发生。
自从8月取消大小周后开始看书,读了一些书,总结在下面了。
- 《程序化广告:个性化精准投放实用手册》梁丽丽:了解广告生态的一本好书,比计算广告容易理解。
- 《信息流广告实战》:站在广告优化师的角度,以腾讯和字节广告系统为例,讲述了应该如何投放广告,算是一本教程。
- 《增长黑客:如何低成本实现爆发式成长》:互联网运营必看的一本书,里面针对AARRR模型讲得十分透彻。
- 《Go语言高并发与微服务实战》:讲述了Golang的一些特性和一些框架型的工具使用。
- 《流量池》杨飞:推荐运营阅读的一本书,讲述了运营想要吸引流量的若干方法和一些实操经验,营销必读。图书质量很高。
- 《互联网四大》:购买这本书的起因是我在斯坦福的Campus Bookstore中看到了这本书,而且封面十分吸引我。看到网上有中文版,就买来看了。看了两章后,发现这个NYU的教授一直在扯淡,行文毫无组织章法和逻辑性,遂弃读。
- 《数据赋能:数字化营销与运营新实战》宋星:强烈推荐阅读的一本书。事无巨细地讲述了广告和数字营销的工具用法和生态,对于我这个广告系统研发者大有裨益。
- 《产品思维:从新手到资深产品人》刘飞:滴滴核心产品写的一本书,里面讲述了做产品需要的一些思维模式,其中有些观点值得记忆。比如用户体验=可用性+易用性+稳定性。推荐阅读。
- 《俞军产品方法论》俞军:前百度元老级PM,后加入滴滴。这本书是十分抽象的一本书,精炼成2点:1. 用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视角去做产品经理 2. 产品价值 = (新体验 - 旧体验) - 迁移成本。
- 《私域流量池》:一本介绍自家创业公司产品的书,不读也罢。
- 《营销和服务数字化转型:CRM3.0时代的来临》:一本介绍新时代CRM系统的书,非常一般。
- 《精益创业》:创业必看的书籍。讲述了如何以MVP的思维去创业,并附上了对财务、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建议。
- 《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微软CEO纳德拉的自传,讲述了他个人的经历和对现代管理、技术的一些看法,非常真诚的一本书。
-
《创新者的窘境》:商业必读书籍。强烈推荐。
之前在Cornell Tech必修的Business Fundamentals中,这本The Innovator's Dilemma就是阅读材料。这本书解答了我从上大学以来就对这个商业世界存在的种种困惑。
为什么创业企业值那么多钱?该书解析了企业的能力:资源、流程、价值观,并且提出了价值网络的概念。新兴企业通过不同的盈利结构和价值网络快速站稳脚跟后,利用破坏性技术的优势,打入更高端的市场,从而实现快速增长。
那么如何针对这种情况做相应的管理?
- 打破客户决定资源的资源分配理论
- 让机构规模和市场规模匹配
- 先行动再制定计划
不足
越学习,越觉得自己的不足越多。不管在哪里,都需要把事情做成的人才。这个把事情做成,就是说把一件特别大的事情,拆解成若干小的事情,并带领其他人一步一步实现这件事的能力。
现阶段的自己,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团队能力上,亦或是其他综合能力上,都还很不成熟,都还需要在工作的岗位上继续锻炼,扎实把每一种能力都慢慢培养好。
加油!